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Open PLM:創造未來趨勢的企業級解決方案

過去社群成員們對於Open PLM有著許多討論,這是一件好事也是社群經營的初衷,我們希望所有討論都是自由公開且有收穫的,討論當中有人對於Open的含意究竟是指開放架構、開放授權、開放源碼,或以成本角度來分析,應該是低軟體成本、低服務成本、低維護成本,乃至於針對擁有權、著作權等討論;有鑑於此,筆者特別挑著這一篇文章說明原廠商對於Open PLM的解釋文章,為了讓大家都能讀到這一篇文章,特別將全文轉載及翻譯在我的博客上,並邀請大家一起來品析其中內涵。

稍早之前,Aras總裁Peter SchroerConnect Press CAD社群網站上寫了一段文章說明Open PLM:創造未來趨勢的企業產品生命週期管理解決方案,他闡述了為何全球性企業必須以開放架構作為企業的主要架構平台,以及以他個人觀點解釋為何PLM對於公司競爭力如此重要。究竟什麼是Open PLM? 首先這要看你跟誰談,假如你溝通的物件是傳統的PLM廠商人員,你常會聽到關於開放的回應是以資料形式及資料整合為出發點解釋,通常聽起來是有那個一個道理在,但當你進一步挖掘瞭解之後你會發現,他們談的只是著重在於如何能單方面的將舊資料轉入新系統中,此時,建議妳最好先停下來並回頭再想一下。如同PLM博客版主Allan Behrens最近的解釋一樣,這樣的說明只能是對於開放的一種觀點不是全貌,也絕對不是全球知名公司如BMW, Daimler, Volkswagen在闡述PLM Openness-時所談的內容。

在這一份Codex of PLM Openness檔中就解釋道:PLM Openness是必須能採用所謂開放的IT解決方案以達成有效率溝通,高度整合性,易於功能擴充,人性化介面,可建立資訊標準,以及高度透明化架構之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這也直接說明了企業一直想要做到能確保產品開發過程所產生的資料之持續可用性的目標,這一點同時可在平日與用戶間的日常溝通(daily basis)中體現,再者,Allan也以用戶觀點清楚表達道:這關乎資料的擁有,保管,保存,傳遞,及轉移等許可權問題,用戶其實非常在意這一點。對於一個用戶而言,標準化被視為開放社群所必須承擔的責任,而且必須能免費提供及免費在上面開發;簡單來說,PLM使用者不願意被技術瓶頸或是財務因素所限縮。成為一家企業開放PLM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同時也是Codex of PLM Openness的成員之一,我們非常能認同這個觀點。

為何Open-開放突然間這麼重要? 些日子以來,每一件事情都快速演變,遠遠超過過去幾年的發展速度。而為了能保持競爭力,企業必須降低可能的障礙,並將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過去的封閉式 系統阻礙了企業資料的分享、阻礙了企業協同作業、阻礙了產品創新能力、也增加了許多企業營運成本,這儼然是企業運作無法快速改善的最大障礙。而開放的3D CAD視覺化格式或是供應商產品設計的整合性已經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現實問題都是出在作為企業產品開發平台與整體運作環境的PLM系統架構上,套裝化商業化系統的風險太大也太高了,企業必須能夠應付並滿足運作過程隨時所需的調整需求。

如同Aras提供的模式,我們深信企業的資料管理在企業本身,我們也相信企業必須能隨時提供使用者對於資料的存取、使用、客制化、整合、轉出、及移轉。同時我們也相信企業必須擁有專屬的作業流程、資料結構、業務規則、以及系統定義。這些點可能聽起來很一般沒有什麼特別,但這些原則在許多其他PLM產品中並不存在,這也是為何客戶總是必須展現決心並且站在Open這一邊,如同Codex of PLM Openness一文中所言。從Aras的觀點來看,我們感覺到真正的開放是必須讓企業擁有所需的開放架構,因此,我們在Codex of PLM Openness的定義下再補充以下幾點:
  • 開放式資料結構使得企業可以優化其PLM系統的功能及無限延伸PLM系統的使用範圍與資料範圍,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規劃都將專屬於企業本身。
  • 開放式系統介面 跨系統間集成是一個現實需求,策略上必須能達成一個多系統集成平台且不受限的單一系統架構及單一資料來源目標。
  • 開放式網站標準 目的是確保企業擁有共通且獨立的標準,同時保持與現在及未來技術間的相容性與整合性。
  • 開放式資料存取可允許企業獲取、採用、及重新調整使用者所需的資料,並且即時整合(入及)所需的相關資料。
  • 開放源碼解決方案提供企業存取PLM系統內保持的業務資訊,以確保企業擁有真實的管控權利。
  • 開放式業務模式提供更多選項於當業務需求時可以選擇,企業將始終擁有主控權。
而這些想法都是在過去的PLM世界裡不可能發生的...

我的蒲公英哲學!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出差在外,辛苦歸辛苦,倒也給了我一些時間多看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書內容提到了蒲公英的生存之道,筆者覺得非常值得分享,特別將讀後心得寫成這篇文章,跟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書中提到了大自然的現象及各種生存法則,事實上大自然中各種動植物的生存方式各有其獨特之處,但也有共通之處就是存在著更多尊重與包容性,大自然的動植物並不會像人類一樣,生存上存在著太多的強迫性或是目的地,花錢要省、生育要節育、學習要進學校、要工作才有錢。這似乎有著太多的預先規劃與人為控制,也往往會導致許多事物發展的瓶頸點,這個道理可從蒲公英的生存方式領悟一番。



蒲公英又稱為黃花地丁,因為生長力非常強,經常在新居或無人之地繁衍,很少有人會特別注意這種植物,它是溫帶亞熱帶常見的一年二年生植物,葉邊的形狀像一嘴尖牙,葉子從根部上面一圈長出,圍著一兩根花莖。花為亮黃色,由很多細花瓣組成。成熟之後,花變成一朵圓的蒲公英傘,被風吹過會分為帶著一粒種子的小白傘,小朋友都喜歡將蒲公英傘吹散來作樂,風及各種動物都是協助它繁衍的媒介。

從蒲公英的角度來看,如何培育每一粒種子並不重要,事實上它並不知道如何創造生存環境,但結果是每當春天來臨,每條人行道上的每個縫隙就都會長出蒲公英來,蒲公英既不會悉心安排及照料每一顆種子的落身之地,也不會限制要找到最適合成長的環境時才播下種子,反而是讓種子漫無目的地隨風飄散,不論種子飄到哪就會在哪生根,只要有一點點土壤它就能生存,也因此蒲公英的下一代往往會跟上一代的生存之地隔著很遠的距離,甚至有機會飄洋過海到另一片陸地上繼續生存。


蒲公英的繁衍過程中似乎多了些隨性,少了些規劃,也不在乎成功與否,它所做的是當花開盡時將所有種子(數百顆)放出去,剩下的就是靠大自然的力量了。這種生存的方式好讓筆者不禁羡慕,就有科幻小說家克拖羅(Cory Doctorow)稱之為蒲公英的思考

筆者以為,我們在推廣Open模式時也應該是要這樣的思考,少一點行銷推廣,少一點斤斤計較,更要少一點預設心理。過去有很多機會跟商業場上的資訊服務廠商溝通及合作,大家的一致性考慮及談論重點都是在於商業利益與分配方式,唯有具備了明確的分享規則之後才會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但所謂一刀兩刃,這個方式其實也帶來了不少困擾。既然稱之為Open的經營模式,就意味著軟體的取得是完全不用費用的,也代表著提供服務廠商的獲利來源唯有專業服務,軟體本身是不會有分享或分配空間的?

最後,筆者要在這裡呼籲各位加入我們社群行列的成員們,不論你是服務團隊的一員,還是系統的使用者,甚至於是教育單位的培訓人員或教授,乃至於是配合的系統整合廠商,各位都應該抱著不限制、不佔有、不局限、也不強迫的方式來看待,唯有具備有如蒲公英式的思考,我們的遠景才會是美好的,發展也才會是無邊無際的,因為春天就要來了,共勉之! www.araspl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