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開放授權模式與PLM市場成熟度的省思

這個月有一篇由CIMdata公司撰寫的好文章發佈在PLM/ CAD社區網站上,文章主題為”開放授權模式與PLM市場成熟度的關係”,文章內容闡述了開放式PLM經營創新模式為客戶企業及PLM市場所帶來的效益。而作者希望能從他個人的觀點與邏輯分析來評論關於 PLM市場上因為開放模式的轉變,以及一些重要的訊息,值得一看。
PLM市場的狀態
當今關於PLM發展狀況也代表著其他軟體市場發展十年或更長時間的後的情況。這是非常明確的發展跡象,當任何軟體系統成熟到一個階段時,開放解決方案供應商便會趁勢出現,並加入競爭行列。就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專業已儼然成為企業級的戰略系統和資訊技術專門領域之際,商業模式和開放模式的PLM系統都可提供成為潛在用戶的選項。當兩者互相競爭,兩個商業模式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內將對於PLM的成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潛在性的競爭結果將會是多元化且無法避免的,對於不論是已經在使用PLM系統的用戶,或是還在評估的企業客戶都是...。
雖然這篇文章的討論是以 ”商業模式” 相對於 ”開放模式” 的經營模式著手,但實際上我們談論的重點是 ”軟體授權+維護” 與 ”訂閱服務” 的差別;我們關心的是以 “訂閱服務” 的模式是否優於 “購買授權後才可以使用” 的經營模式。

對於PLM市場的影響
對於軟體市場而言,價格競爭壓力並不是什麼新聞,但我們要談的更像是在包裝方式和授權許可上的結構轉變,而非純粹基本軟體採購成本上的競爭壓力。開放模式的作法降低了軟體平台、應用程序、和系統的開發工作,這種新的模式通常可以快速擴大客戶群,促使許多公司至少可以考慮新類型的軟件和他們所支持的開放策略。同時,開放模式還是產生了軟件在價格和包裝形式上的壓力,因為用戶並不需支付跟傳統商業授權方式所必須的許可費,這降低了客戶企業的使用門檻。

而因應開放授權軟體的競爭,商業授權的PLM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著手提供更多的優惠條件作為因應,這是必然的情況。如果你的公司目前購買PLM系統和你沒有得到大於PLM軟體授權成本50%的折扣,那麼您的PLM銷售代表肯定會希望你買了就對,並不希望你再問太多相關問題。

軟體包裝形式已發生變化,未來的作法將是雲端應用

這一段總結得很好。對於開放模式的軟體來說,沒有軟體包裝工作是很稀鬆平常的,他們已經完全從傳統的軟體銷售及包裝形式轉換成為訂閱服務形式,這也符合未來在雲端上的應用形式。

事實上軟體行業上還有許多不同的開放模式。最成功的模式大概是結合了訂閱服務包,培訓服務,諮詢服務,及搭配加值產品模組(例如,設計用工具的整合)。除此之外,開放平台和商業銷售的PLM解決方案服務廠商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安裝和實施,培訓,支持,補丁,擴展,和升級...等則是完全一樣的。
這回應了一個非常根本的問題,“你怎麼賺錢?”從最基本的層面上,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去除了所有的PLM授權的費用,並提供可選的企業訂閱服務套餐(如同過去都會被強迫購買的系統維護服務)。

另外補充一點,在Aras的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了這股巨大應連接到雲端應用的服務潛力,如同Autodesk在他們的雲端運算產品上提供數據分析服務,這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相信這將是一個實質往前進步的公司之核心價值。相關雲端應用的更多訊息請參閱 “為什麼網絡業務必須跟雲端連結” 和 ”雲端應用的真實承諾”。

其他領域的應用
上述的發展情況當然不僅限於PLM領域,也不是只有Aras公司在推動。從20世紀 80年代便出現了開放軟體的模式,並且這種新模式已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而迅速普及。當今主要的軟體供應商如IBM,Oracle和Citrix等公司都領頭開發及提供開放授權的軟體,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Linux開放軟體的供應商-紅帽(Red Hat)公司,該公司長期支持Linux操作系統和JBoss應用服務器。而Aras和紅帽一樣,採用一種基於訂閱服務的模式,通常被稱作為企業的開放授權模式。

開放授權的產品勢力範圍已經涵蓋了包含從基礎設施平台和桌面應用程式,也從小公司的應用到大規模經營並列名在財富 500強公司的企業平台系統。相對於商業軟體,開放軟體的優越性取決於解決方案的系統架構和功能成熟度。例如,Linux便是舉世公認的企業級和最能夠承受大量工作負載的作業系統軟體。

談到目前為止,一個軟體的好壞並非純粹因為是否採用開放模式。一切的評估基礎仍然要回歸到系統架構,軟體品質和優越性 - 而這正是我們 / Aras與市場上主要的PLM系統的競爭優勢。這帶出了重要的一點,所有評論或比較的前提是,在同一類的開放軟體產品的出現是在市場成熟階段且產品是完成了”商品化”工作,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產品沒有差別。在我看來,這的確是事實。
你會選擇哪一種? PLM軟體只是一種工具,當今市面上的系統都已經沒有太多差別?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創新技術,和找到一個創新的模式,以破除過去被授權綁定的枷鎖,期望能更加速及擴充客戶企業的應用範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